12月22日,周一。恒生指數跌 505.12,收14622.39;成交364億 元。今天大藍籌股大部分下跌;反之,工業股及二線股卻大升。理由係塑膠粒售價今年7月至今已下跌65%,加上海運費下降80%,令裕元工業(551)股價 大升。電子股方面,亦因日圓升值25%,令日本訂單紛紛流向珠三角。今年珠三角工廠出現「大生」(有人賺大錢)及「大死」(有人蝕大本),出現「西瓜靠大 邊」嘅情況(大廠因訂單充足,受惠於原材料跌價或日圓升值利潤急升;細廠因訂單不足,只有關門大吉)。六萬五千間港商工廠,可能有40%結業(約二萬六千 間),留低者明年極有機會賺大錢,因競爭少咗。今天12月期指跌306點,收14689點,高水,代表周二港股有條件上升。
明年將有1月效應
資本主義精神:有人上天堂,有人落地獄。股票市場亦一樣,2008年唔少人落地獄,同期亦有人上天堂。至於邊個上天堂、邊個落地獄?只在一念之間,識趁勢者上天堂,逆勢者則落地獄。
Thomson 路透最新調查調告,截至12月20日止,分析員對今年第四季標普五百純利估計只上升0.5%(7月1日升59.3%,10月1日估計升 46.7%,上周估計升5.9%)。其中金融業純利估計少41%,能源少8%。擔心最後結果係今年第四季是標普五百會連續六季純利負增長。
展望明年第一季,估計純利負增長8.5%(10月1日估計升25.7%,上周估計純利負增長5.3%),即分析員對未來純利展望愈來愈差。
類 似1973年股市嘅情況,相信將在今年重演。大部分投資者開始對股市失去信心而退出,理由係2007-08年過去十二個月內,唔少投資者何止燒傷手指咁 簡單?好多曾令人充滿信心嘅大企業、大機構,居然可以一夜間破產或消失。經歷過1973-74年超級大熊市嘅投資者,唔少要到八十年代才再恢復信心;經過 2007-08年呢次大跌市後,情況恐怕亦一樣,大部分投資者唔似會在短期內重返股票市場;一如經過1997至2003年樓市一役嘅投資者,亦唔敢再亂咁 炒嘅道理一樣。1973年3月9日恒指高點1774點,要到1986年四會合一、外資大舉進軍港股才打破,前後共十三年。1997年恒生指數高點,亦要到 2006年才真正升穿,前後共八年。2007年10月高點要幾耐才打破?恐怕係十年八載後嘅事,因為去年8月至10月恒指由20000點升上32000 點,背後原因係謠傳港股直通車一個十分唔實在嘅理由。因此,日後恒指要重返20000點以上必須有突如其來嘅因素,非公司正常業績增長可以達到。
明 年有冇1月效應?歷史告訴我地,每年11月、12月同1月都係股票市場最易上升嘅月份,所以有「5月出貨、10月入貨」之說。事實證明,恒指今年高點在 5月,低點在10月27日,呢次大反彈能否支持到明年1月?要事後才知。12月底至1月4日係交稅月,1月係出雙糧月,在恒生指數未低於50天移動平均線 之前,我老曹傾向相信明年有1月效應。以2001年為例(上次大跌市由2000年3月開始)亦有1月效應,明年出現1月效應機會高達60%。
油 價回落,令伊朗明年面對500億美元財赤,伊朗總統宣布大量基建項目停工。伊朗股市已跌至五年新低(由10月至今再回落18%),政府向貧窮家庭提供每 月70美元補貼,但同時考慮取消燃油補貼。過去十二個月伊朗通脹率高達25%(食物及飲品價9月份較一年前升35%),情況睇嚟都幾令人擔心。
加息減息係打劫紅毛鬼
IMF 總裁卡恩話,各國政府應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所採取嘅財政刺激措施仍然不足,擔心明年世界經濟形勢更加嚴峻。IMF決定明年1月再下調對世界明年 GDP增長率預測。IMF希望全球政府財政刺激計劃總額可達到120萬億美元,佔全球GDP 2%。卡恩認為,零利率及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仍不足以阻止經濟下滑。明年美國將進入零利率時代(Zero Interest Rate Policy,簡稱ZIRP),上述策略九十年代日本曾經採用並證明失敗;點解在日本失敗嘅貨幣政策,在美國可以成功?所謂加息減息,其實只係「打劫紅毛 鬼、進貢法蘭西」而已。政府強搶老婦人應得嘅收入去畀花靚仔亂咁使,對整個經濟好處接近零,甚至係一種糟蹋,因為唔尊重市場力量。
點解美 國利率由極少數人(聯儲局成員)決定而非自由市場?此乃絕對獨裁嘅行為,而非民主做法,但又唔見有人反對。今天借大錢者係大戶,存錢者反而係普通 人,減息乃典型「劫貧濟富」行為,絕對唔公平。零利率計劃係政府打劫努力工作嘅人嘅收入,去補貼應該破產嘅大企業。同日本唔同,日本政府推出零利率政策只 係打劫自己人(2001年起日本人為逃避政府打劫而進行利差交易,令資金大量流出日本);美國係低儲蓄率民族,零利率計劃如令外資放棄持有美債,將引爆另 一泡沫。去槓桿化(deleveraging)已引發滯縮(stag-deflation);高速貨幣增長早在2001年1月開始,而非2008年,貨幣 高速增加初期自然引發通脹,此所以2001年起金價上升、樓價上升,跟住係股市上升……最後形成泡沫。2006年最先爆破嘅泡沫係樓市,然後係股市,今年 係金價,最後擔心係債市。
財富帶來自命不凡(proud),令人自以為了不起,並開始睇唔起別人,之後漸漸變成浮誇(pompous)與 自大,並開始胡言亂語,最後出現空洞化 (vain)。至此,便只有一條路,就係以一敗塗地收場。當你感到自命不凡、開始睇唔起別人之時,最好保持謙卑之心,以免走上浮誇與自大之路;一旦陷入浮 誇便開始胡言亂語,到時雖有病但仍有得救;如再不回頭,最後整個人陷入空洞化,代表病入膏肓冇得救,結果一敗塗地收場。
工業股可能已見底
展 望2009年,一邊係經濟數據不斷下滑,另一邊係各國政府開大暖風機去抵抗寒流,搞到股市忽冷忽熱。點樣在忽冷忽熱嘅大氣候下把握投機(或進出股市)機 會?2009年嘅優勢係,股市經過2007-08年十二個月下跌,恒指在10月27日10676點水平已極度超賣,來自250天線嘅「拉力」令股市應有一 段小陽春。不過,上述暗湧只能浮起舢舨仔,但浮唔起航空母艦,因為市場資金供應仍在減少,企業獲利率繼續下滑。熊市二期投機行為有如逆風行舟,一唔小心便 翻艇,只有一流帆船高手才懂得逆風行舟嘅技巧,非初學者可以做得到,情況較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更困難(當年美股仍處牛市)。
未來形 勢係:一、國際商品價格暴跌,令生產商手上存貨只有蝕本出售,造成企業純利下降甚至虧損。二、另一方面,新接訂單又因原材料價暴跌而令利潤急升,可 惜呢D利潤要到明年第一季才入賬(即聖誕節前交貨嘅訂單蝕本,明年復活節前交貨嘅訂單賺大錢)。三、一般人只睇到製造業今年「失速」,卻睇唔到明年第一季 即將出現嘅純利。基於股價走在經濟之前三到六個月,唔排除工業股股價在今年第四季見底回升!
日本11月份出口減少26.7%,較經濟專家 估計下跌22.3%仲要大,係1980年以來最大跌幅,理由係日圓升值加上外圍經濟衰退。本田、豐田、新力成 為最受影響嘅企業(汽車出口下降32%,半導體產品出口下降29%)。日本10月份向中國出口下降25%,係十三年內最大跌幅,向亞洲其他地方出口下跌 27%,為1980年以來最大跌幅;11月份向美國出口下跌34%,向歐洲出口下跌31%,理由係日圓今年兌美元上升25%(兌歐羅升幅更大,達 29%)。日本嘅失,會否成為未來中國嘅得?因為中國企業正在提升產品質素,唔再走廉價產品路線;中國貨漸漸入侵中價貨市場,正在搶走日本貨唔少生意。
除 資產負債表良好嘅二線股(即舢舨仔)可以睇好外,明年另一可考慮嘅投資項目係公司債券或優先股(以上市公司為主),包括中石化(386)、中石油 (857)、滙控(005)等,上述債券只可透過大行在外國買賣,令一般小投資者極少機會接觸。目前呢類優先股及債券嘅回報率已達雙位數。請記住:炒股票 係炒前瞻,而非揸住個倒後鏡去作決定。過去業績並唔影響今日股價,今日股價並唔反映現狀,而係反映未來三到六個月情況。股市係經濟未好佢先好、經濟未淡佢 先淡,呢D叫做「理性預期」。
以兩岸三通為例,12月15日兩岸宣布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正式啟動,福州樓價又點?答案係不漲反 降,理由係好消息出貨!好消息公布後仍唔出售, 更待何時?自2003年起福州已在大建房子等候三通,依家三通實現了,多年積聚下來嘅商業樓、寫字樓、住宅樓,便一下子都湧出市場,造成供過於求。
中 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中國將繼續實施靈活審慎嘅宏觀經濟政策,積極擴大內需,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着力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 工作,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水平,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去對抗經濟下行壓力。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教授認為,擴內需、調結 構、保增長,係中國目前經濟嘅主調,並認為中國明年GDP增長率仍可保持8%以上(雖然世界銀行估計只有7.5%),估計今年GDP可突破26萬億人民 幣。明年起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可減輕企業負擔190億元,有助穩定GDP增長率。
國家統計局公布中國11月份CPI較去年同期升 2.4%,創二十二個月內新低。由2月份CPI升幅8.7%到11月份2.4%,係宏調取得成果嘅表現。由 於油價由147美元回落到至35美元,棉花、食油、大豆等農產品亦大幅降價,當前形勢已由防通脹轉為防通縮。今後兩年國家已提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方案,加 上各地預計新增投資總額可達10萬億人民幣,只要宏觀調控得當,通縮局面相信唔會响明年出現。
港珠澳橋係大融合第一步
中銀國際首 席經濟學家曹遠征博士認為,深圳正面對大挑戰,走出困境嘅最佳方法係加強與香港及珠三角金融合作,由傳統生產型城市轉型為服務型城市(即走八十 年代香港之路)。三十年改革開放政策在廉價資源、廉價勞動力及廉價土地成本推動下,深圳完成咗粗放型增長(情況同1950至80年香港相似),依靠嘅係低 成本優勢,並漸漸成為「世界工廠」。隨着資源、勞動力及土地成本不斷漲價,此優勢已不復存在。過去單靠「特區」為號召、率先引進香港資金、管理技術、吸納 來自中國各地廉價勞工而成為出口導向型經濟城市此種方式,如今正面對重大挑戰。由傳統工業城市轉型為服務型城市,已成為深圳必走之路。隨住次按危機爆發、 出口放緩,外需已變得不可依賴;加上資源價格狂升,以及面對土地稀缺、勞動人口不足問題,深圳能否繼續維持高速工業化?已成疑問。反觀香港過去二十多年 (主要由1984年開始至2007年止),最有競爭優勢係金融業,今天香港金融業不但服務珠三角,漸漸更服務全國(包括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扮演重要角 色)。雖然今年香港面對國際次按危機,香港在金融業嘅優勢,目前在中國仍冇另一個城市可以媲美。
再睇睇倫敦、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嘅情況, 單單依靠香港七百萬人口,係唔足以成為國際大都會嘅。因為金融以外,仍需要工業產品設計、物流、展覽、市場營銷、 文化藝術等配合,才能成為一個「更寬、更厚、更活」嘅國際大都會。反之,香港、深圳加上澳門及珠海,中國境內四大特區,可合併成一個互通有無嘅超級大都 會,能夠提供嘅服務甚至超過倫敦同紐約,成為全球上最多姿多采、最寬、最厚、最有活力嘅大都會。
換言之,未來二十年嘅大方向,應係點樣將四大特區融合成為一個超級大都會,透過互補有無而互相得益。建成港珠澳大橋將係融合四大城市嘅第一步,然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