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林 行 止 專 欄 : 假小說把經濟學普及化

以小說形式傳播經濟學,近年蔚為風尚,唯其先 行者為一位英國女評論家夏麗特.馬丁諾 (Harriet Martineau, 1802-1876),她於一八三二年至三四年間,為了向大眾灌輸政治經濟學常識,據占士.米爾的《經濟學綱要》(J. Mill: 《Elements of Political Economy》),寫了二十三個短篇故事,編成一套十三卷的《解讀政治經濟學》(《Illustrations of Political Economy, Taxation, Poor Laws and Paupers》),銷路甚佳,「每月賣出以千套計」,但這些年來似未見人提及(這套精裝書〔二○○一年新版〕呆存書架久矣,可惜,就是沒時間沒閑情細細 讀之);撰稿時上亞瑪遜網站查看,方知這套書今年一月才「再印」,而馬丁諾有三巨冊共千餘頁的自傳之外,評論其著作的書亦有多種,證明她是維多利亞時代輿 論界的重要人物。

馬丁諾之後百餘年,經濟學小說似乎沒什麼進展,直至一九八六年《致命的均衡》出版並成為暢銷書,所謂「教誨小說」或「說 教式小說」(didactic novels)才再受學界垂青,此後出版的這類小說不少,但稱不上成行成市;到了新舊世紀之交,若干美國大學經濟學系把經濟學小說列為「必讀課外 書」(textbook-novel),○五年美國經濟學年會還破天荒為「以經濟學小說為教材」開了一場研討會,經濟學小說終於正式獲象牙塔學者重視。據 說目前起碼有四百多家美國大學經濟學系鼓勵學生以經濟學小說作為課外輔助教材。筆者拾美國論者牙慧,數度在這裏倡議本港大專院校應把這類小說列為經濟系學 生課外必修書,因為通過把濟經學原理小說化,較易引起學生對經濟學的興趣,事實是,它們當中不少是不錯的「啟蒙」讀物……。

最近十多年 來,筆者在這裏評介過多本經濟學小說,如馬歇爾.哲逢士(Marshall Jevons,為二名經濟學教授把新古典學派奠基者及英國邊際效用學派奠基者姓氏合成的筆名)的《邊際上的謀殺》、《致命的均衡》及《奪命的冷漠》;葛爾 布萊斯的《一個長俸教授》;羅拔士的《看不見的心》、《選擇─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寓言》,還有韋德的《救救阿當.史密斯》……。筆者這些「書評」,據讀者 「報料」,原來被整理「成文」,以〈奇案中的經濟學〉為題,貼於《東亞經濟評論》(www.e-economic.com/info/2713-1.htm)上。上網如此方便,筆者便不多寫了。

今 天再談經濟學小說,是讀了羅拔士的新書《萬物有價》(Russell Roberts: 《The Price of Everything》,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作者為佐治.梅遜大學經濟學教授兼史丹福胡佛學社的資深研究員,這是他第三本小說。羅拔士第一本《選 擇》,寫以「比較成本法則」(Law of Comparative Cost)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李嘉圖(D. Ricardo, 1772-1823),其鬼魂回到人間,經歷了自由貿易帶來的經濟繁榮及保護主義令人民受苦的不同境況,其間穿插李嘉圖的理論,以說明「互通有無」、「互 補短長」的貿易令各方受惠,是宣揚自由貿易佳作;本書書後附「索引」、資料來源,名詞闡釋及進一步閱讀書目,與一般小說迥異,然而,對經濟學特別是自由貿 易有興趣者,提供了很大方便;第二本《看不見的心》,寫二名中學教師─經濟學教師和英文教師的工作和戀愛,而他們的「衝突」,從女主角羅拉教狄更斯及鍾情 華茲華斯的詩歌,而男主角山姆為資本主義虔誠信徒視《華爾街日報》為聖經可見─山姆心目中的英雄正是羅拉眼中的罪人。小說從主角們對人生態度互異而他們的 愛情最後建立於人性資本主義上,對此歷程作細膩的鋪陳,既有說服力又動人心弦。

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的陰暗面,通過狄更斯等英國工業革命時 期小說家對現實生活的刻劃而打動人心,資本家的醜陋面貌因此深入民間。在憫天悲人的人道主義者眼 中,工業家以超低工薪僱用女工和童工,資本家因而成為反面人物;可是,從另一角度看,如果沒有資本家冒險開拓海外市場、興辦工廠,工業革命固會胎死腹中, 女工極可能終生守在空空如也的廚房,童工可能流落街頭,變成對社會完全沒貢獻的「壞人」,在提高女性的社會地位和使窮家子弟對經濟社會作出貢獻上,資本家 功不可沒……。

筆者特別要向經濟學教師推薦這本小說,因為山姆的教學方法極其生動、極富啟發性,雖然這是小說家的塑造,唯當中不少以現實生活和經濟現象誘使學生對經濟學發生興趣的例子,應該仿效!

羅拔士的經濟學小說.上

<<轉載自信報>>

沒有留言: